《文艺之巅》世界当代文艺大师——孙永印
2024-03-03 - admin


孙永印,1954 年出生,天津市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中国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八一电影制片厂美术师(中国第十七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获得者)
其油画作品:
《行军路上》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破土》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死生之地》入选第九届全军美展
《沉积》(秦佣系列之二) 入选第十届全军美展《沉积》(秦佣系列之三) 荣获 2001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特等奖
《红墙》入选全军“远太杯”美术作品展,荣获二等奖
《东方》入选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第四届美术作品展
《印记》入选建国 50 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月光》太平洋国际拍卖会收藏家收藏
《夕阳》太平洋国际拍卖会收藏家收藏
《冬韵》深圳动产拍卖会私人收藏
《黄河祭》在两会期间百家媒体报道
许多作品被美国、法国、瑞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和内地收藏家收藏。
另著作《中国历代人物造像》由国家外文局《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以中,英文两种文版在国内外发行。曾多次在中国《美术》、《军旅画家》、《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当代绘画交流》、《解放军报》、《传奇天下特刊》等报刊上刊登作品。


军旅画家孙永印的油画 肖林
银幕背后的创造
在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军美展和北京近年的一些美术展览中,总有大幅的以“兵马俑”为体裁的油画作品,让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停下脚步,《沉积》、《破土》、《红墙》、《死生之地》......人们用新奇的目光释读这些把早已熟悉的文物形象艺术再现的创作,许多人用镜头留住眼前的画面。这些泥土般色质的大幅油画在五光十色、充满现代气氛的展视空间里仪态从容,别具一格的系列作品,都是出自军旅画家孙永印的笔下。
孙永印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师,曾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多年前,他作为中日合拍影片《敦煌》的美术设计,走遍了西域大漠中的古城遗址,近年来,他又作为主创人员,置身于《大决战》、《大转折》等战争影片的拍摄现场,当人们在努力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商品大潮的时候,他独特的视野却滞留在那久远的历史、辉煌的艺术。充斥着血肉的搏击和风烟滚滚的战争场面,他的心灵被一次次冲撞,他的灵感被一次次启激,他决意进行一次大胆的艺术探索,于是,有了他厚重的笔墨,沉稳的色彩,有了孙永印的“兵马俑”系列油画。

孙永印运用他得心应手的绘画表现力,刻画出兵马俑形态质感的逼真,再将这些冰冷硬结的造型赋予生命的活力,以其各异的艺术形式再现。给人以宽阔的联想空间。《沉积》让人们一种凝重、沉闷甚至压抑的艺术形式中,看到那些默默沉堕在泥土中的不朽之躯......如同中华民族几千年沉积的文化古魂。虽与现代人在咫尺,却有着难以解读的千古之谜。《死生之地》再现了战火硝烟中,生死界碑前,将士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场面,让人感到一种史诗般的悲壮。《黄河祭》则换了一种极富动感的画面,展现那众多将士在历史长河中搏击、挣扎、体恤生死,讴歌他们投身到母亲河激流勇进的儿女情怀。《红墙》采用了民族传统的审美基调和简单而封闭的构图,似乎使人感觉到一种静止,一种循规蹈矩,一种世代传承的信念。《东方》却是另一种境界,那些英勇报国的不死之躯,矗立在广阔自由的宇宙时空中,炫耀人类东方文化的瑰丽和沧桑,给人以精神艺术永存的浪漫遐想......

站在他的画前,面对百态的千年古魂,您可以领略到生命在历史长河中拼搏、抗争的历程,似在证明不能涅槃的人类精神永远是活的化石,它铭刻着悠远岁月不能抹去的文字,昭示后世子孙为曾经历史的辉煌或感动、或沉思、或振奋。孙永印,把他一腔的真爱与情感叠浪进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里,它所引起的共鸣,也许正是由于那岁月沧桑遗痕的触动,酷似当代人的心态历程。
与人们都有的丰富生活体验一样,画家更有其多彩的天地,孙永印在他的“兵马俑”世界以外,还有着多角度的创作视野。为拍摄各种题材的影片选景,他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他把美的启迪,创作的冲动,记在心中,带回画室里。他用浪漫的笔墨,画出马背上的战士,画出少数民族风情;他用朴素的笔墨,画出贫困山乡的孩子,画出他熟悉的生活;他用恬静的笔墨,画出少女和老人,画出绿荫、白马、月光、冬雪、小舟......他同许多孜孜不倦的画家一样,不为外界纷纭所动,只为自己炽热的心灵而不能停下手中的画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