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世界发出一份文学的邀约

2022-07-18 - admin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10月13日晚,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京圆满收官。本届文学月是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举办,且首次被纳入2023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一个多月来,近百场文化活动、近百位享誉文坛的作家、评论家、学者与文学爱好者们一起,同享北京文学的盛典、全国文学家的雅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节日。金秋时节,北京因为文学的浸染而更加迷人,更加多彩。

 

1


把脉文学,共谋未来

每到金秋时节,作家、评论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定会相聚十月文学月,这已成为一个美好的约定。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恰逢《十月》杂志创刊四十五周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开幕以来,王蒙、李敬泽、莫言、阿来、邱华栋、孟繁华、白烨、刘亮程、黎紫书、乔叶、徐则臣等近百位名家纷纷到来,把脉文学,共谋未来。

 

为实践出版前移、融入创作的理念,贾平凹、熊召政、季栋梁、徐坤、罗伟章、黎紫书、乔叶、李修文、王凯、葛亮十位第三批“十月签约作家”集中亮相,他们将以凌云健笔讴歌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在为人民写作的道路上各展其能,进行个性化创造。

 

2
当青年作家薛超伟、大头马、三三从人民艺术家王蒙手中接过第二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2022—2023)”获奖证书,文学薪火相传的永恒魅力,在那一刻得到最好诠释,青年写作者的写作道路不再孤单。

 

3

当著名京味作家叶广芩的儿童文学新作《猴子老曹》在十月文学月上发布,她锲而不舍、老而弥坚的文学追求得以展现,其写作感悟更道出了作家们的心声:“中华文化是自己创作的源泉,作为作家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要深入到基层,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作品。”
当新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乔叶说,“所谓的新北京、新生活,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新中有旧,旧中有新,互相映衬,交相辉映,那些特别活泼生动的东西,是我想要落到笔下的内容。”书写新时代、新北京、新生活,更成为十月文学月向作家发出的一份诚挚邀约。

十月文学月期间,首届北京评论家论坛举办,众多文艺批评界大家为创办北京大型评论期刊出谋划策、集思广益,《阿娜河畔》《曹禺全集》《猴子老曹》等一批重磅力作集中亮相,彰显北京文学繁荣景象以及“十月”文学人对首都文艺生态建设的自觉担当。

人民文学,服务读者

十月文学月开幕以来,联动北京“16 1”区,举办主题、大众、国际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百场,对谈、论坛、讲座、行走、公开课,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立体呈现。北京以文学之名,将五湖四海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
在老舍剧场,作家阿来、徐则臣、张莉与170余万线上线下读者共享文学经典,赏析作品蕴含的审美情趣、文化传承,共话阅读对生活的启迪滋养。经典通过名家的解读,深入浅出,走近大众。
在宣南文化博物馆,二十位作家、诗人、评论家与读者和游客们一道,观看《宣南往士》沉浸式导览剧,在焕然一新的“京师首刹”长椿寺跨越时空,感受宣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大众文化活动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少年跟随《十月少年文学》的脚步,化身“最美中轴小使者”,行走中轴,聆听讲座,录制诗歌朗诵MV,通过亲身“读”与“看”、“走”和“写”,自发参与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深深地融入他们的成长记忆。

 

4

“名家读经典”“十月作家走西城”“经典阅读进社区”“小十月戏剧节”,一系列新书发布会、分享会、亲子阅读活动深入市民读者,掀起金秋北京的书香热潮;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中国书店、幽默书店等全市各大书城、特色书店以及各区文联、作协共襄盛举;众多名家大家与读者紧密互动,让文学深入人心,让十月文学月真正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节日。

以书为媒,联通中外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文学月期间,一系列国际交流彰显新时代北京文学的广阔视野与蓬勃生机。

“译作者的任务”海外翻译家与中国作家对谈、“全球首发”国际文学对谈等多场高规格国际活动,让海内外作家、翻译家、学者跨山越海相聚“十月”,探讨世界文学的更多可能;全球第14处“十月作家居住地”落户吉隆坡,推进中马作家创作互访、版权贸易与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北上》《平安批》《宝水》等一系列“京版”文学佳作亮相印尼、塞浦路斯等地举办的国际图书节,《人生》希腊文版签约输出,“以书为媒”助力北京文学、中国文学“走出去”,为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出版力量。